图片

宋秀军:从军营到乡村 用实干书写担当答卷
2025-08-29???08时43分 浏览次数:

曾经,他们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,在边防线上守护安宁,用青春和热血践行军人的铮铮誓言;如今,他们脱下军装,却从未褪去“军人本色”,怀揣着忠诚与担当,活跃在乡村振兴的田野间、应急救援的第一线,在各行各业书写着“退伍不褪色、转岗不转志”的动人篇章。

平泉市融媒体中心将陆续走进不同领域的退役军人身边,倾听他们卸下戎装后的初心坚守,见证他们把军营里的纪律意识、责任意识、攻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军人”二字的重量。

台头山镇打鹿沟村党支部书记宋秀军,不仅带领村民在人居环境整治、特色产业发展中闯出了新天地,更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,用行动诠释了军人本色与党员担当。


走进打鹿沟村,街道干净整洁,路边的杂草堆变成了小巧的绿化带,村民家门前的小菜园也都打理得井井有条,整个村子透着一股清爽利落劲儿。这些变化的背后,是宋秀军带着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们付出的汗水,从清理陈年垃圾到拆除乱搭乱建,从规划排污沟渠到组织村民做好门前“三包”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打鹿沟村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。

李秀英

打鹿沟村村民

“现在,村里的环境特别好,我们住得都挺舒服的。”

宋秀军深知,环境改善只是基础,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才是关键。于是,他把目光投向了村里的产业发展,决心让打鹿沟村在 “美” 起来的同时,更要 “富” 起来。

在宋秀军的带领下,打鹿沟村因地制宜搞起了食用菌产业。一排排标准化大棚在田间铺开,里面培育的食用菌品相好、品质高,成了市场上的 “香饽饽”,更让不少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。

常玉珍

打鹿沟村村民

“我就是这个村的,在这上班挺方便的,离家很近,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块钱。”

除了食用菌,村里的设施菜产业也搞得有声有色。走进种植户田凤晖的黄瓜大棚,清新的瓜香扑面而来。棚内暖意融融,藤蔓整整齐齐,翠绿的叶片间,一根根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枝头。这里产出的黄瓜脆嫩爽口,深受市场欢迎。

田凤晖

打鹿沟村黄瓜种植户

“现在黄瓜的价钱还行,2块多一斤,一年收入3万多块钱。”

打鹿沟村自然禀赋良好,村里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产业,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,又让多元产业齐头并进的思路落地生根,让打鹿沟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。

唐战学

打鹿沟村村委委员

“宋书记思路清晰,敢想敢干,在他带领下,我们村两委干部也都干劲十足,大家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为村里发展共同努力。现在村里产业越来越多,村民收入增加了,村里的凝聚力也更强了。”

宋秀军

打鹿沟村党支部书记

“我们还开发了食用菌二期项目,占地近100亩,计划今年年底完工。除了食用菌园区,我村还积极发展设施菜暖棚89座、光伏项目80兆瓦、2台风力发电机组及各种小杂粮,多元路径助力村民致富增收。”

而真正让宋秀军在村民心中留下深刻印记的,是2023年5月7日那场大火中他挺身而出的身影。那天下午,村民刘国柱家因电线老化发生火灾。宋秀军接到消息后,立刻带着村民赶往现场。当时情况非常危急,房屋随时可能坍塌,宋秀军却毫不犹豫,冒着生命危险三次冲进火场救援。由于吸入大量炽热有害气体而出现呼吸困难,最终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呼吸道灼伤而住院治疗。


刘国祝

打鹿沟村村民

“火灾发生后,热心的群众跟着宋书记一起往外抢东西,我妻子也进去抢,当时屋里什么都看不清,我妻子被火烧伤,宋书记冒着生命危险,把我妻子救了出来。”


宋秀军

打鹿沟村党支部书记

“我是一名党员,又曾经当过兵,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的义务和责任。”

从环境整治的“排头兵”到产业发展的“主心骨”,再到危急时刻的“逆行者”,宋秀军虽然脱下了军装,但仍然战斗在为人民服务的最前沿,忠于职守、一心为民。他以实干与担当,带领打鹿沟村一步步走向富裕、美丽、和谐,成为村民心中最可靠的“领头雁”。

宋秀军

打鹿沟村党支部书记

“我是一名退役军人,更是一名党支部书记,为百姓服好务,是我们村两委应尽的职责和义务。下一步,我村将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把产业进一步拓宽,使产业多元化发展,让乡村振兴真正落到实处。”



分享到微信X

用微信“扫一扫”,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,
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。